熱門關鍵詞:失眠、精神分裂、精神病治療、抑郁癥、焦慮
2012年5月12日,古巴哈瓦那,300多名同性戀和活動者在古巴首都舉行抗議,他們一邊跳著康茄舞一邊游行,反對同性戀恐懼癥。
同性戀恐懼癥又稱“恐同癥”是指:對同性戀行為以及同性戀者的非理智性的恐懼和憎恨。雖然這個詞來源于心理學,它于社交恐懼癥、廣場恐懼癥等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同性戀的恐懼不是一種精神病的術語。
同性戀恐懼癥的后果包括一個或多個:主觀恐同、暴力和歧視。
(1)、主觀恐同:直接指向自己的對同性戀的恐懼成為“主觀恐同”或“自我不協調同性戀”,這可以引起一生的憂郁、自信心地下以及不美滿的愛情生活和性生活。一些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把這歸咎為同性戀青少年較高自殺率的原因。
(2)、暴力:在美國,對同性戀的恐懼的最極端方式就是謀殺一個被認為是同性戀的人,雖然在很多情況下這個人究竟是否是同性戀還是不清楚的。在這些案例中,被告會辯解道他們的行動是因為一時的恐懼:因為他們相信被害者正在“走向他們”。
(3)、歧視:更通常的是,同性戀恐懼者通過歧視來表的他們自己。直到最近,對同性戀的歧視在西方國家仍然是公開可見的。一些列明顯的非歧視法律和雇主資源改變的政策雖然有廣泛的爭議,但是也開始改善同性戀的待遇。
恐懼癥的誘因有很多,而同性戀恐懼癥則是因為,他們在別人眼里是打破生物繁衍的鏈條,成為影響生命繁衍的潛在威脅。除了宗教,有種觀念認為,人在死后其生命會和諧的在其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身體里和諧延續,而同性戀是在破壞著這樣一種和諧。